一、涉及性暴力的违法群组

1. 运作模式

  • 存在要求成员提供伴侣清晰样貌照片或作为“入会验证”的群组,通过分级群组(如“细Group”)传播未打码的私密影像。
  • 此类行为构成“影像性暴力”,包括非同意拍摄、散布私密影像及威胁勒索等,违反香港《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最高可判监禁3年及罚款100万港元。
  • 2. 法律漏洞与应对

  • 香港法律对罪缺乏针对性条款,仅能引用“游荡罪”“破坏公众体统”等条例,导致部分案件因证据不足无法立案。
  • 立法会议员已要求填补法例漏洞,并推动修订《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将“起底”行为刑事化,违者最高可判监禁5年及罚款100万港元。
  • 二、涉及暴力活动的群组

    1. 组织架构与功能

  • “哨兵组”:超14万成员,实时通报警方部署、行动路线及现场照片,以分钟为单位更新信息。
  • “大消物群组”:协调物资(如头盔、),并细化撤离车辆接载方案。
  • 战术群组:教授制作武器(如、弓箭)、策划破坏公共设施及袭警战术。
  • 2. 境外干预与煽动

  • 部分群组由境外人员操控,提供国际舆论炒作策略及修改外文文宣,甚至教唆成员申请“政治庇护”。
  • 群组发布《蓝丝攻略》,针对性煽动对爱国爱港人士的仇恨。
  • 三、执法与司法行动

    1. 打击措施

  • 警方多次拘捕群组管理员,罪名包括“串谋煽惑”“煽惑他人纵火”等,最高可判终身监禁。
  • 法院颁布禁制令要求Telegram删除煽暴内容,违者标注“违反使用条款”并关停频道(如“老豆搵仔”群组)。
  • 2. 立法完善

  • 香港通过《2021年个人资料(私隐)(修订)条例》将“起底”刑事化,并推动《基本法》23条立法,要求社媒平台配合移除危害国家安全信息。
  • 部分平台(如脸书、谷歌)曾拒绝配合,港府表示将依法采取进一步管制措施。
  • 四、社会影响与警示

  • 青少年受害风险:诈骗团伙以兼职名义诱骗未成年人参与“手机口”诈骗,通过Telegram(昵称“纸飞机”)及“蝙蝠”软件实施犯罪。
  • 本土恐怖主义威胁:激进组织利用群组策划暴力袭击,警方检获仿制、箭等武器,并瓦解多起恐袭阴谋。
  • 综上,香港Telegram违法群组已被纳入重点执法范围,其运作模式、法律后果及打击行动均显示港府正通过司法与技术手段遏制相关犯罪。

    本文章来自(https://www.j-telegtam.com),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