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警示

1. 违法内容传播

Telegram群组常被用于传播非法拍摄的私密影像,尤其在加密群组中:

  • 韩国“N号房”事件中,犯罪者在Telegram建立编号群组,胁迫女性(含未成年人)拍摄性剥削视频,并通过会员制传播。受害者被迫进行自残、性暴力等行为,最小年龄仅11岁^^。
  • 香港类似群组要求成员提交熟人私密影像作为入群“投名状”,涉及近3500名订阅者^^。
  • 2. 法律后果

  • 上传/传播他人私密影像属“影像性暴力”,侵犯肖像权及隐私权^^。在中国内地,可能触犯《刑法》第364条(传播物品罪)或构成“帮助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
  • 未成年人参与群组活动易被诱骗成为诈骗帮凶。例如,有学生因在Telegram(化名“纸飞机”)协助拨打诈骗电话被捕^^。
  • 二、运作模式

    1. 隐蔽性设计

  • 群组采用端到端加密、阅后即焚、匿名身份等功能逃避监管,服务器多位于境外^^。
  • 入群需验证身份,例如提交特定内容或支付费用^^。
  • 2. 黑色产业链

  • 资料通过Telegram、QQ等平台交易,形成破解摄像头→获取ID→实时直播→付费观看的链条^^。
  • 部分群组以“爆料吃瓜”为名吸引用户,实际传播伪造或非法内容^^。
  • 三、社会影响与应对

  • 个人伤害:受害者遭受长期精神创伤,甚至自杀^^。
  • 平台治理困境:Telegram官方曾封禁极端组织群组,但难以根除隐蔽犯罪^^。
  • 警方行动:多地要求家长检查子女手机,卸载Telegram(纸飞机)、蝙蝠等涉诈软件^^。
  • 重要提醒:浏览或传播相关群组内容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发现违法线索应立即向网警举报(平台通常设有举报入口),并避免下载不明链接或参与“高薪兼职”陷阱^^。

    本文章来自(https://www.j-telegtam.com),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