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安全与反恐需求导致的封禁

  • 俄罗斯:2018年因Telegram拒绝向俄联邦提供加密通信的密钥,且被利用进行联络,俄罗斯要求苹果/谷歌下架该应用,并屏蔽境内服务。但实际屏蔽效果有限,仅15%-30%成功。
  • 伊朗:2025年6月,伊朗警告公民停用Telegram等可定位APP,认为其可能被以色列用于识别个体位置,敏感机构员工需在特定地点关闭手机。
  • 2. 犯罪活动与未成年人风险

  • 中国多地警方提醒家长检查孩子手机,若发现Telegram(“纸飞机”)等加密软件需立即卸载。这些软件因“阅后即焚”功能被犯罪团伙用于销毁证据,未成年人可能被诱骗成为“帮信罪”共犯。
  • 实际案例显示,犯罪分子通过Telegram等平台匿名交易银行卡信息,且因聊天记录自动销毁增加警方侦破难度。
  • 3. 地区政策争议与澄清

  • 香港:2024年有外媒误报“23条立法将禁Telegram”,港府驳斥称该报道断章取义,强调仅部分公众提出此类意见,未采纳相关建议。
  • 乌克兰:2024年Telegram以“限制军事用途”为由封禁乌军情报机器人,但未全面禁止普通用户使用。
  • 4. 隐私泄露与滥用风险

  • Telegram群组曾多次被曝涉及“人肉搜索”(如香港官员信息泄露)和虐猫团体“开盒”明星个人信息的事件,平台因加密特性难以追责。
  • 注意事项

    若手机号因违反平台规则(如发布暴力、违法内容)被封禁,需联系Telegram客服申诉;若因地区政策受限,可能需通过VPN或更换号码解决,但需注意当地法律风险。

    本文章来自(https://www.j-telegtam.com),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