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相关信息,Telegram(俗称“纸飞机”)群组与“梯子”(VPN工具)结合使用存在显著法律风险和安全问题,具体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主要风险与关联违法行为
1. 电信诈骗工具
诈骗团伙常利用Telegram群组招募未成年人,以“高薪兼职”为诱饵,诱导其通过VPN访问境外服务器,协助实施“手机口”诈骗(即用两部手机中转诈骗电话)。参与者可能因帮助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学生李某通过Telegram群组接触诈骗任务,下载“蝙蝠”等加密软件后参与拨打电话诈骗,最终被警方抓获。
2. 非法内容传播与性犯罪
部分Telegram群组要求成员上传他人私密影像作为“入群验证”,形成类似韩国“N号房”的性剥削链条,香港曾曝光此类群组长期运作。
因Telegram的端到端加密和阅后即焚功能,不法分子可隐蔽传播、暴力内容,且因服务器在境外,执法部门取证和遏制传播难度极大。
3. 违法犯罪组织平台
在境外势力操纵下,Telegram群组曾被用于策划暴力活动(如2019年香港),通过“哨兵组”“战术讨论组”等频道实时指挥示威者,甚至传授制作、袭警战术。
犯罪团伙利用Telegram群组贩卖公民个人信息(6亿条非法获利800万)、洗钱(每日支付400元“福利费”招募卡主)或操控“猫池”设备批量注册违法账号。
二、警方警示与法律后果
多地公安密集提醒:包括南京、福州、兰州等地警方要求家长检查未成年人手机,若发现Telegram、“蝙蝠”等加密软件需立即卸载,避免孩子成为犯罪帮凶。
法律责任明确:
为犯罪提供通讯支持(如搭建VPN通道、操作“GOIP设备”)可能构成帮信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传播物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将面临针对性刑事处罚。
三、安全建议
1. 普通用户:勿安装境外加密通讯软件,警惕“高薪兼职”“爆料吃瓜群”等诱导性广告,避免参与陌生群组活动。
2. 家长监护:定期检查未成年人电子设备,移除可疑应用,并加强反诈教育。
3. 合法替代方案:如需跨境通讯,优先选择受国内监管的合规平台;网络活动应遵守《网络安全法》,拒绝使用非法VPN。
综上,Telegram群组与“梯子”的组合已被广泛用于违法犯罪链条,公民需主动规避相关风险,严守法律底线。
本文章来自(https://www.j-telegtam.com),转载请说明出处!
发表评论